我的账户
蓝海新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蓝海新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蓝海新闻网公众号

蓝海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我把“幼稚和敏感”藏好了 成年人应该多看动画片?

2021-09-16 发布于 蓝海新闻网
澳门无创亲子鉴定

我很喜欢朋友讲的一句话: “所有的动画片都是我的坐标,看一眼,就知道我已经走了多远。”

小时候看动画片,好像只是图个乐呵。

长大后再看这些动画片,才发现 有很多成年人的困境、焦虑和迷茫,早在动画片里讲明白了。

事实上,动画本就不是人类幼崽的专属。

自1892年第一部动画在巴黎放映以来,动画的魅力就不在于它的幼稚和可爱,反而在于它以一种虚拟的艺术形态,触及到了人性的深远。

今天,就让我们来重温一下这些你熟悉的动画片,看看是否有你至今都未懂得的“大人味”?

01 樱桃小丸子:反内卷哲学家

在各种各样的动画片里,小丸子可以说是最普通的一个。

家庭不富裕,脑子不聪明,作业永远要拖到开学前的最后一晚,好不容易有个“跑马拉松”的特长,还因为纸张紧缺,学校节省开支而没拿到奖状 (实惨了) 。

按理说,这样的小丸子应该遇到一个哆啦A梦,或者挥洒一腔热血,然后走上人生巅峰。

但小丸子偏不……既然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那就索性自己躺平吧!

这就是小丸子的人生哲学,是不是颇有一些“反内卷”的味道?

学校的老师要求大家 制定新年目标 ,大家的flag都是什么学业成绩、竞选班长,小丸子的目标是:

人间真实。

填完之后,小丸子对她的目标沾沾自喜, 也根本不想去管别人写的什么。

当她被同学 推举“竞选班长” 的时候,不是兴奋,而是焦虑了一整个晚上。

好在她马上就想通了:

面对老师家访这种至关重要的评价性活动,小丸子仍然可以做到 心如止水,身如“地板砖”。

在她的逻辑体系里,只要人生不断,悲伤是难免的,但谁说我们不可以先把悲伤放在一边呢?

在这个快速内卷的时代, 小丸子的人生哲学本质上就是一种“自我接纳” :尽管我有很多的缺点,也不那么上进,但我仍然能对自己的整体感到满意。

这是很多成年人始终学不会的事情。

02 辛普森一家:关系也可以成长

从1989年就开始播出的《辛普森一家》,是美国历史上播放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广的动画节目(至今已播出32季)。

有一位豆瓣网友说,她之所以至今还在看“辛普森”, 就是因为它简单,不煽情,骗不到眼泪。

侯默·辛普森 是家里的父亲,也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支柱。

他身上有一堆的缺点,脾气大、爱面子,永远羡慕邻居的家庭,且永远记不住太太的生日。

玛姬·辛普森 是侯默的妻子,一个职业家庭主妇。

她包容、善良,永远在容忍自己的丈夫,还经常劝说他去参加亲子关系的家庭治疗。

哥哥巴特 是家里的最调皮捣蛋的麻烦鬼; 姐姐丽莎 热爱读书,是个素食主义者、女权主义者; 最小的妹妹麦琪 ,每天叼着奶嘴在家里爬来爬去。

这个家庭里的发生的每个桥段,都异常的真实、超前,切中要害。

我们如今在讨论的“鸡娃”,侯默早就经历过了。

他在儿子巴特身上看到了“电竞冠军”的潜质,于是苦读名人传记、学习教育理念,还重金请来了著名电竞专家,专门指导巴特。

甚至做梦,都来到了 “冠军老爸俱乐部” ,共唱了一首冠军老爸之歌。

没错,梦里的这首歌已经揭示了, 侯默的“鸡娃”,只是在满足他自己的冠军梦想。

后来辛普森一家来到了韩国曹溪寺,感受高尚的艺术盐画,在这个过程中,侯默“顿悟”了:

动画片中,侯默确实算不上一位“完美的父亲”。

看女儿丽莎在巴士上读的这本书 (《如何与酒醉的父亲对话》) ,就能感觉到, 丽莎和父亲平时的相处并不顺畅,她甚至有一点“嫌弃”自己这位中年不得志的爸爸。

但是,在外人面前,他们却总是无条件地袒护彼此。

有一年圣诞节,侯默没有拿到年终奖,因为他迟迟不回家,一贯看他不顺眼的玛姬姐姐,忍不住奚落了他几句。

这时候,女儿丽莎坚定地站了起来:

彼此嫌弃而又相互信任。

这个生活在春田镇上的一家五口,虽然不那么和谐,也不怎么光鲜,“完全不符合社会意义上模范家庭的标准”。

但正因如此, “我们 (不管是儿童还是大人) 才能够置身其中,了解家庭内部真正的动力”。

03 海绵宝宝:不必为工作羞耻

海绵宝宝,事实上不是一个宝宝。

根据他的驾照显示,他出生于1986年, 早就是一个成熟的“老打工人”了。

这部由海洋生物学家 Stephen Hillenburg 创造的动画,将故事背景放在了太平洋海底、一个叫做比奇堡的海底城市。

而海绵宝宝,则是这座城市中 一个普通的厨师 ,在蟹老板的餐厅,日复一日做着普通的汉堡。

“打工人打工魂”,这是成年后看海绵宝宝才能理解的共鸣。

比如遇到一个“啥事都不想干”的章鱼哥同事。

比如 连续374届被评为优秀员工,但仍然没有得到餐厅经理的职位 (重点是升职的人还是上面那位章鱼哥) 。

比如这位蟹老板的贪婪、吝啬和冷漠。

这些工作中难以言说的“不平衡”与“不尊重”,都是当代打工人们的真实复刻,也让这部动画片拥有了超越幼龄画风的讽刺意味。

作为一个“老打工人”,海绵宝宝似乎有着 (常人无法理解的) 积极乐观。

他把“做汉堡”当做自己最喜欢干的事。

当他休长假的时候,他会 想尽各种办法跟“汉堡”搭上关系 ,甚至在家玩厨师扮演的游戏, 以缓解自己没有工作时的空虚。

而且在他看来, “为你的工作骄傲一点也不可耻,因为那样会让你觉得很值得!”

有人说,小时候不懂章鱼哥的懒惰,长大后不懂海绵宝宝的快乐。

这句话听起来有种对立的悲凉感。

但实际上,我们都成为了那个既被工作暴击到想倒地不起的“大人 (所谓的章鱼哥) ,又敢想敢做不断给自己创造乐趣的“小孩” (所谓的海绵宝宝) 。

某种程度上,这部动画片早就为我们揭示了工作的真相:

它就是这样枯燥、无聊又没什么价值,但我们仍保有对它“意义”解释的最终权利。

纽约心理治疗师 Laurel Steinberg 博士,曾把动画片当作一种支持性治疗。

“因为它们包含了诸如 社区秩序、友谊、家庭、团队合作 等主题,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从抑郁或者焦虑中暂时解脱出来。 ”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一个虚拟的角色如何解决生命中真实的问题 (自我、家庭、工作) ?

问题是能够被“解决”的,又或者带着这些问题“共生”,我们需要这样的想象和确信。

而这些“长大后才解其味”的动画片,正是用它们独特的叙事方式, 不断加固着这种想象与确信。

儿童节快到了。

愿你接纳自己的敏感与幼稚,并从中实现生命真正地生长。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蓝海新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蓝海新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蓝海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蓝海新闻网 X1.0@ 2015-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