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电影影业 https://m.touzitop.com/ 新华财经北京6月27日电(王静)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性正迅速“置顶”。科研工作从0到1、从1到N的过程中,科技创新应该如何创?怎样做?在“数创新局宁聚新机——2021南京创新周·懂行中国行华为南京城市峰会”现场,还重磅举办了以“南京有为——共赴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专业人士从“加、减、快、慢”四个角度进行了解答和分享。 圆桌对话由新华财经副总经理、亚金协绿金委副主任刘凡主持,嘉宾包括华为数据通信副总裁孙建平、紫金山实验室主任助理野永东、江苏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和远川研究所所长董世敏。 刘凡认为,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科技创新。科研工作是“从0到1”,“从1到N”的持续接力过程。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应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做好“加减法”。 “做加法对于现在的科技创新来讲比较重要”,董世敏表示。董世敏所说的“加法”,背后是当今产业融合加快的态势。董世敏以汽车产业举例,汽车既需要整车厂,需要半导体产业公司,也需要对消费者有感知力的公司。今年汽车缺芯片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这就要求科技创新。产业融合将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将加速产业融合。 提高科技创新核心竞争力,需要强化科技创新要素的整合力,其中包括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及数据等要素。科技创新“做加法”,可以在这些要素领域“赋能”。董世敏指出,比如一些科技创新人员对于市场或者管理不擅长,可以为他们加入管理的体系和理念,为他们“赋能”。此外,要注重传播,科技创新要实现商业化,需要得到消费者和市场认可,这就需要做好传播。 科技创新听闻“高大上”,实际也要“接地气”,忌好高骛远,益立足实际。张华认为,科技创新既有“加法”,也有“减法”。“减法”主要体现在几方面:一是在创新目标的设定上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二是在创新治理方面,不能对科研人员,包括科研机构进行太多行政上的约束。 近些年,多部委陆续发文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张华表示,应该在一些现有的治理体系上,包括成果转化各方面的规制上做减法,把科研人员从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 对于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张华也呼吁对企业做“减法”,政府需要做的是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创新服务,让一些创新的政策做到润物细无声。 当下,世界主要国家都在抢占未来科技发展的先机,科技创新也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那么,科技创新是否应该“求快”呢? “快慢都是相对的。”野永东说。成立于2018 年的紫金山实验室,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推进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野永东表示,从研发的角度来讲,紫金山实验室作为科研机构,如果对研究成果一味追求快,可能就不会出来好的成果,正所谓慢工出细活。从生态培育的角度来讲,也不可能快。互联网诞生至今已经几十年,才形成一个大的环境。现在互联网在支撑实体经济上遇到瓶颈,所以要建立下一代互联网,这正是紫金山实验室一直在潜心研究的未来网络。紫金山实验室研发了大网级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交换设备操作系统,为给未来的网络做铺垫。这个网络从2011年开始研究,近期取得一些突破性成果,这种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 创新是华为公司的基因。孙建平认为,科技创新既快且慢。 所谓快,是指在战略方向明确后要加快投入、加快实践、加快迭代。所谓慢,是指在参与过程中会遇到关键技术要攻克,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战略耐性。通过专利、论文、标准去构筑核心竞争力。 据悉,华为在智能云网的解决方案中有一项关键技术叫SRv6,该技术从2016年开始研究和设计,开发、标准、专利、产品化落地也同步推进,2020年年初正式发布,历时接近四年。孙建平指出,SRv6发布之后,各行各业形成一股浪潮,在政务外网、金融骨干网、电力数据网、运营商5G承载网广泛应用,引领了云时代的网络创新。 “在科技创新方面是既快且慢,没有捷径”。孙建平说。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蓝海新闻网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2
2025-05-12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