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定在门诊结束后的会面,因为张海波主任又一头扎进了手术室支援而推迟了2个小时。这位与爱佑慈善基金会合作了近10年的心胸外科主任,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小儿心脏病专家。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日均接诊量超过100位患者;全年主刀手术超300台;外加会诊、科研、国际医疗援助、慈善公益顾问等高密度工作,组成了这位已知天命年岁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者的日常。 张海波正在为住院患儿做检查 “最关键的就是早筛查、早发现,现在的治疗手段,只要干预及时,小儿先心病的治愈情况还是非常好的。”对于已经可以成熟地为新生儿、早产儿、低体重儿进行先心手术的张海波来说,清楚记得几年前参加爱佑到贫困地区义诊时,看到十几岁的大孩子因为各种原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遗憾。
爱佑慈善基金会定期组织顶尖医院专家学者下乡义诊 “先心病的筛查手段已经很成熟。孕期的‘大排畸’可以做早期定位;新生儿听诊时出现心脏杂音,通过心脏彩超基本就可以判断先心病。到条件比较好的医院或者专科医生,就可以根据病症情况给出合理的治疗建议。”今天应对先心病的早期筛查和诊疗体系已经非常完善,但对于张海波和爱佑的更大理想,是让更多许多孤贫患儿不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正在进行术前准备工作的张海波 在儿科工作了30多年的张海波,也眼见过许多本不富裕的家庭因为孩子的重大疾病而父母“一夜白头”和因病返贫。“不要说治不起的家庭,对于很多治得起的家庭来说,孩子的先天疾病都是晴天霹雳。小儿外科大部分要干预的是先天性缺陷,但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做的是和所有家庭成员的沟通。我有时候说小儿心胸外科大夫医的是一家子的‘心’。”
手术中的张海波(中) 师从中国小儿心脏外科创始人丁文祥和苏肇伉两位先生,让张海波的求学从医路几乎约等于中国小儿心脏外科医疗水平的发展之路。他见证两位老师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慢慢摸索做小儿心脏外科手术的困难和审慎,到今天可以内外科结合“镶嵌”修复小儿心脏……小儿先心病治疗手段已经获得了极大的突破,以张海波所在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为例,手术成功率达到99%,这也基本上代表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先心病手术成功率。“这样的手术成功率,基本上在30年前是想象不到的。今天很多简单先心完全可以通过内科干预实现治愈,复杂先心也并不可怕,采用合理的外科技术及手术方法,大部分复杂性先心病是可以治愈的。”
张海波与团队成员讲解病例
“我们用3D打印技术1:1还原出患儿的心脏模型,在综合血流动力学的模拟,尽可能地演练不同的手术方案,看效果,最后选用最佳方案去执行。”说到这一段的时候,张海波正拿着一个3D打印出的患儿心脏模型,讲解着这一病例的复杂之处。这个还不足巴掌大小的还原模型,其实也就是张海波的手术刀要真正触碰的那方“舞台”的大小。3D打印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是张海波团队攻坚高难度先心手术的两大“武器”。从十年前开始研究血流动力学,到近几年引入3D打印技术,在改善和提升治疗水平的同时,张海波团队也推动着小儿先心领域科研的向前迈步。“治疗手段革新、前沿课题研究,资金的支持都是最基础的保障。从医生的角度来看,无论是来自国家,还是社会力量的支持,对我们都非常重要。帮助我们专业人士提高技术水平、更新理念,最终也会落到帮助病人上,这和资助病人是殊途同归。” 通过3D打印1:1还原的患儿心脏模型
2019年4月,爱佑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宣布全面升级战略合作,将通过深化慈善协同医疗的模式,为全面提升我国儿童医疗水平、系统化解决社会问题探讨更多创新模式,带来更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双方战略合作的新起点上,也首次公开了从2011年双方合作至今,爱佑累计总投入“破亿”的资助金额。从传统的儿童医疗救助项目为切入点,到临床科研资助项目,再到运用3D打印技术救治患儿等前沿课题;从全面支持医务社工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再到协同资源开展贫困地区筛查义诊、精准扶贫……这是爱佑儿童医疗重构慈善的一个缩影,打破原有的救助板块,从患儿救助、医疗发展和人文医疗三大方面,系统性地探索儿童医疗更适应环境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2019年,爱佑慈善基金会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战略合作全面升级,并首次宣布合作以来累计投入规模“破亿” 原标题:《爱佑童心张海波:一位先心病医者的救“心”征途》 本文转载自: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309491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蓝海新闻网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2025-05-22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