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干机 古时候,人们用“粒米狼戾”形容丰年,意思是粮食丰收了,谷米撒得满地都是。这个说法和狼的习性有关,《尔雅翼》有言,“狼,贪猛之兽,聚物而不整,故称狼藉,又称粒米狼戾。” 狼性贪婪凶残,其实也很胆小,很狡猾。这年头野生狼已经很少了,听说六七十年代那会儿还很常见,会闯进村子里。但一只狼通常不敢直接攻击一个落单的成年人。
从前的人独自走在野外可能遇到“狼搭肩”,狼悄悄地跟着人,突然用两只前爪从背后搭住人的肩膀,这个人要是回头看,就被狼咬断喉咙了。这时候怎么办呢?听老一辈说,一定不能回头,得弯下腰抓住狼的两条后腿,往前使劲拽,然后顺势猛坐下去,狼腹脆弱,坐不死也差不多了。 后来我发现野史《清稗类钞》里也记载有类似的记载。 当时山东一带野狼横行,人们出门都带着刀,如果不小心被狼搭肩,拔出刀狼就吓跑了。一次,有个轿夫独自赶路,被一只狼从后面搭住了肩膀。轿夫忘记带刀,可能也没听说过一屁股坐死狼的法子。
情急之下,轿夫伸手抓住狼的两条前腿,狼想咬他,他蹲下去躲避,又用头用力顶着狼的头颈,同时死死拽住狼的前腿不放手,站起身来,就这样背着狼赶路。狼挣扎不脱,轿夫到家,把家人吓一跳,一看狼已经死了。 古代寓言《中山狼传》广为人知,“中山狼”就是恩将仇报的代名词。但是狼那么聪明,在一些民间故事里,狼也懂得报恩。晚清短篇小说集《益智录》(模仿聊斋的作品)里就有这么一个故事,名为“义狼”。 文中说,当时济南的山区野狼成群,乡下人见多了,习以为常,也不是多害怕。某村庄有个名叫贾才的木匠,有一回上山,发现一只孤零零的幼狼在哀叫,心有不忍,就抱了回去,当狗儿养着。
贾才把小狼的尾巴剪了,取名如意。养了两年,这只狼长得比普通的狗都大了,还比较温顺,贾才和家人一呵斥,它就不敢动弹。但是街坊邻居有点怕它。有一天,它死死盯着邻居家一个小孩,看样子随时可能扑过去撕咬。贾才吓了一跳,不敢再留着狼了,决定把它放归深山。 临行前,贾才让狼饱餐一顿,对它说:“你爹娘死了,要不是遇见我,你早饿死了。现在你长大了,这样下去不是事儿,还是把你送回山里吧。”贾才带着狼上了山,回去时狼还在后面跟着,贾才停下来说,“你要送我吗?就别送了。”狼似乎听懂了,蹲着不动,目送他离开。
贾才常年在外面做木工活,每天回家比较晚。过了很久,有一天他回家时候天已经擦黑了,半道上撞见了三只狼。贾才随身带着一根长竹竿,狼也不敢逼得太近,他担心狼绕到背后,就退到一处断崖边,一人三狼僵持起来。 贾才正暗自叫苦,不一会儿,陆陆续续又来了十几头狼。一看这阵势,贾才长叹道:“看来今天我要死这儿了!”话音刚落,一头狼站了起来,屁股对着贾才缓缓靠近。贾才定睛一瞧,那头狼的尾巴只有短短的一截,这不是被自己剪了尾巴的如意吗?
“如意救我!”回过神来的贾才大叫。如意好像是这群狼的首领,龇牙咧嘴吼叫着,就把其他的狼全赶走了。贾才很高兴,又对它说:“如意,送我回家吧!”如意就乖乖地跟着他走了。 到了家,贾才给如意吃了顿好的,让它重回山上。此后贾才经常在路上遇见如意,每次都被它护送回家。如意很有灵性,贾才告诉村里人,如果谁被狼群困住,就大喊如意的名字。如意果然救了好几次落单的村民。 一天半夜,贾才突然听见挠门的声音,开门一看,一头大狼卧在院子里,喘着粗气。贾才拿蜡烛一照,是如意来了,旁边还放了一个包袱,里面有200两白银。贾才猜测,肯定是落单的客商被狼吓跑或者吃了,落下的包袱,被如意叼来给他了。
此后,如意时不时就给贾才衔来一些值钱的东西,贾才的日子慢慢富裕了。后来如意大白天也来村里,卧在贾才家门口,或者路边。俨然成了小村庄的护卫。一些村民们也感谢如意的救命之恩,拿好吃的喂它。 几年后贾才去世,葬在村外头。人们经常看到如意卧在他的坟边,一动不动,持续了一年多。 参考书目:《清稗类钞》、《益智录》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蓝海新闻网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2025-05-07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