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小小的疫苗,给世界带来大大的希望?
6月3日下午,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在2021浦江创新论坛进行了大会报告。
陈薇长期从事生物防疫新型疫苗和生物新药研究,曾完成阻击非典、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务。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当中,她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了重大贡献。
2020年3月9日递交新药临床申请、3月16日正式开始临床、5月22日在全世界第一个发表了新冠疫苗临床数据、今年2月25日药监局批准疫苗附条件上市……“这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批准的基因工程疫苗,也是目前唯一一个单针接种的新冠疫苗。”陈薇院士回忆了重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发上市历程。 ![]() 图源:新华社 “新冠疫苗第一针打在武汉,给了我们很大的科研自信。”她感叹。 在她看来,强大的科研自信来源于多年积累和国家对科技的持续投入。 “2018年是我们国家实施免疫规划40周年,我们每年国产疫苗10亿剂次,实现了自给自足,这也是我们国产疫苗在整个计划免疫和防控传染病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说。 同时,之所以能快速研发出新冠病毒疫苗,与国家持续的科技投入分不开。她介绍道,科技部从“863计划”起就投入大量经费支持疫苗研发。“我们现在做的腺病毒的新冠疫苗,2003年就获得了‘863’的资助,从埃博拉就开始做的。”她解释道,腺病毒载体类似一个火箭,要做什么疫苗就相当于你要搭载什么飞船。有了这个火箭,发射什么航天器就容易多了。 对大众很关心的病毒变异对疫苗的影响,陈薇表示,现在对疫苗影响比较大的是南非株,其团队针对南非株也在进行临床申请,希望能通过变异株增强疫苗的免疫能力,把变异毒株覆盖。 陈薇还提到,其团队正在研究双非疫苗,即非注射、非冷链疫苗。“现在疫苗都是通过注射,但其实还可以通过别的方式接种的,比如雾化吸入,我们去年8月份最早发表了非注射疫苗的研究结果。去年9月29日在武汉开展临床实验,是吸的。” 她解释说,雾化吸入式疫苗只需针剂疫苗的五分之一的剂量,且不用一瓶一瓶装,疫苗瓶子的瓶颈问题也可以解决。“现在打的疫苗如果雾化吸入还有黏膜免疫。”陈薇说,“药监局已批准了扩大临床的批件,现在我们正在申请紧急使用。”
![]() |
1
![]() 鲜花 |
1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业界动态|蓝海新闻网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2025-04-30
请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