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账户
蓝海新闻网

自媒体资讯干货

亲爱的游客,欢迎!

已有账号,请

立即登录

如尚未注册?

加入我们
  • 客服电话
    点击联系客服

    在线时间:8:00-16:00

    客服电话

    400-000-0000

    电子邮件

    xjubao@163.com
  • APP下载

    蓝海新闻网APP

    随时随地掌握行业动态

  •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蓝海新闻网公众号

蓝海新闻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清华大学教授建议:补好安全这一课 智能汽车才能“不翻车”

2021-05-03 发布于 蓝海新闻网
换热器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杨殿阁教授

当“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车轮,围绕此次“特斯拉刹车数据”的争议或许只是揭开了新的“时代之问”的一角。

随着智能汽车带来了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全新的软硬件升级乃至令人眼花缭乱的全新功能,汽车工业和汽车产品的内延和外延都发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而汽车安全又该如何定义?新技术的到来是否为政策法规、车企和消费者提出了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记者独家采访了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杨殿阁教授。

在杨殿阁看来,之前汽车安全主要包括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两个方面,但在智能汽车出现后,汽车安全的定义被大大扩展了。

“除了主动安全、被动安全,智能汽车的安全性还包括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他向记者直言,传统汽车是“信息孤岛”,其智能网联功能仅仅体现在车载娱乐系统上。“车载娱乐系统与车载控制系统之间有一道物理防火墙,在很大程度上并不会影响行车安全。”

但在智能汽车出现后,联网让汽车从原来的“信息孤岛”变成了网络信息节点。

“汽车的智能网联功能深入到车载控制系统中。如果智能网联功能出现问题,或者被黑客攻占,就有可能影响车辆的行驶,给行车安全带来巨大的风险。”杨殿阁说。

同时,在数据安全方面,智能汽车上装载的传感器会对车上用户乃至车外的行人持续获取信息,涉及到用户隐私侵犯问题。

“智能汽车上大量的视觉、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传感器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扫描路面和周围的交通环境,获取大量地理信息,而这些信息则涉及国家安全。”杨殿阁说。

事实上,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该战略提出,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构建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构建全面高效的智能汽车网络安全体系”正是《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

“新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新挑战。智能汽车的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性问题,它需要科学知识和技术的进步,也需要与时俱进的管理措施。”杨殿阁总结说,“汽车行业的从业者应该直面问题,政、产、学、研联合,持续加大研究投入,推动智能汽车的健康发展。”

1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该文章已有0人参与评论

请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

相关阅读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 蓝海新闻网
    1970-01-01
蓝海新闻网

扫一扫二维码关注我们Get最新资讯

相关分类
热点推荐
关注我们
蓝海新闻网与您同行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客服邮箱:xjubao@163.com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蓝海新闻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蓝海新闻网 X1.0@ 2015-2020